超音波

2016062917:10


懷孕時因為一直在出血, 所以一直在安胎也一直在照超音波, 可是我也一直很擔心一直照超音波到底好不好? 不過, 超音波也沒有百分之百準確, 我們照了2次高層次超音波, 都沒有發現瑄的心臟異常

超音波是一種人類耳朵聽不到的聲波,需要水及軟組織作為傳導介質,超音波無法穿透骨頭或空氣阻隔,因此檢查的準確性會有許多限制,若母親腹部脂肪組織太厚、胎兒趴臥、或骨頭阻擋,皆會造成許多器官無法判讀,而無法發現某些異常。另外,若羊水過多,會導致胎兒距離探頭過遠而影像不清;若羊水過少,則胎兒四肢重疊、阻礙聲波進入;均會減低檢查的準確性。

超音波是一種篩檢方法,並非最終診斷,檢查的準確性有其限制,並非所有的胎兒問題均可以透過超音波檢查出來。一般而言,可被超音波篩檢出構造異常,約佔所有胎兒器官疾病的60-80%。超音波的檢查報告結果,只能判讀於檢測週數時,是否篩檢出胎兒的異常。若沒有篩檢出異常狀況,並不代表胎兒就是完全正常、沒有疾病,因為有的胎兒疾病會在較大的週數、甚或出生後才出現,也有的雖然已出現,但超音波並無法診斷這類問題。


例行性的產檢
(1)身體檢查:體重;血壓:腹長(宮底高低),胎心音,胎位,水腫,靜脈曲張。
(2)實驗室檢查:蛋白尿,尿糖。
(3)例行問診:孕媽咪若有任何不適症狀包括出血、腹痛等各種狀況都應主動告知醫師。

超音波健保給付
目前超音波在健保的產檢給付項目中,只有ㄧ次的給付,時間點約在懷孕20周以後的例行性檢查。在懷孕中期(4~6個月),超音波主要觀察胎兒的器官構造與器官發育。由於懷孕到18週後,胎兒的器官大小才足以在超音波的解析度偵測下被清楚地觀察,同時讓專業醫師判斷器官是否異常。因此,這時候的檢查重點一般會將焦點聚集在胎兒的器官、腦構造、五官結構、心臟胸腔、腹腔、生殖系統、脊椎、追蹤羊水量的狀況等。目前的超音波檢查在16~24週並沒有辦法判別胎兒的所有疾病,胎兒的發育異常在產前最多只能看到7~8成。

為什麼有的超音波檢查需要自費?
懷孕20 週時,健保會給付一般產檢使用的超音波稱為2D超音波(即第一級基礎超音波)一次是健保給付的。高層次的超音波檢查可進一步詳細做到胎兒頭頸、胸廓、腸胃、腎臟、四肢的檢查,或是3D、4D看胎兒的彩色立體動畫圖就須額外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