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治療前先吃抗生素就不會得感染性心內膜炎???

2015092111:01

Q: 感染性心內膜炎通常是做完牙科治療後才造成的???

A: 不管是我們的統計或是國外的報告,絕大多數的感染性心內膜炎都和牙科治療沒有因果關係。事實上,平常的口腔清潔才是重點!如果平常口腔內就因為疏於清潔而長滿了細菌,這些細菌每分每秒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菌血症,累積起來的風險遠比單一次牙科治療來得高。所以,千萬不要只把重點放在牙科治療前要不要先吃抗生素!

 

Q: 牙科治療前先吃抗生素就不會得感染性心內膜炎???

A: 當然不是,根據估計,即使有吃抗生素,每15萬次牙科治療還是可能會發生一例感染性心內膜炎。

 

Q: 所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都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風險群???

A: 根據最新美國心臟醫學會以及歐洲心臟學會的指引,其實只有極少數的先天性心臟病被視為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風險群而必須進行心內膜炎的預防(詳見前文)。常見的心臟病像心房中膈缺損、未治療過的心室中膈缺損、肺動脈瓣狹窄等等,都不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風險群。北美在採用新的治療指引後(更保守地進行感染性心內膜炎預防),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率也沒有上升的現象。然而,這樣的作法是不是也適用在台灣的病患,目前仍未能取得國內專家學者的共識,也還缺乏大規模的研究提供佐證。其中主要的考量是因為台灣小朋友的蛀牙比率比歐美高太多了,部分心臟科醫師還是會擔心缺少抗生素的預防是不是會增加牙科治療後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機會。但其實還是同一個觀念,重點也許根本不是要不要在牙科治療前做預防,而是平常有沒有做好口腔清潔。

 

Q: 做心臟超音波就可以診斷或排除感染性心內膜炎???

A: 當然不是!細菌如果長在超音波看不到的死角(例如躲在人工血管當中或是人工瓣膜附近)、或是細菌斑塊還不是很大的時候(<2-3mm),超音波是很難直接診斷感染性心內膜炎的。所以,在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診斷標準中,超音波的發現僅是其中一項要件,而非診斷的充要條件。當然,當臨床上懷疑是感染性心內膜炎、但胸前超音波無法提供精確資訊的時候,還可以考慮做經食道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或是核子醫學的掃描,提供更多的診斷線索。

 

Q: 除了平常多注意口腔清潔,就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減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風險了嗎???

A: 當然還有其他平常就要特別注意的事情,例如:高風險的患者要每半年給牙科醫師檢查一次牙齒、任何部位的傷口都要認真消毒、傷口一旦出現感染就要給予足夠量且足夠時間的抗生素直到傷口完全復原、盡量不要刺青或是在身體上穿洞(耳洞、鼻環…..)。如果是住院當中,則盡可能以周邊靜脈留置針取代中心靜脈導管的使用

 

Q: 除了發燒之外,還有什麼症狀是可以讓我們早點懷疑到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可能???

A: 若病患本身是上述的高危險群,在不明原因的發燒當中,合併忽冷忽熱、食慾減退、體種減輕、或是四肢末端出現多個疑似小出血點時,就要提高警覺,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確認。就像前文所說的,很多感染性心內膜炎初期真的很難診斷,我甚至聽說有病患一直被當成”過敏性紫斑症”在治療,直到病況惡化才確診。所以,面對高危險群患者,病患本身與醫師都要隨時保有高度的警覺心!

 

by Dr. 陳俊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