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後的先天性心臟病患為什麼要注意心電圖的變化?

2021041310:06
 

治療後的先天性心臟病患為什麼要注意心電圖的變化?

 

開心手術與心導管介入性治療的技術日益進步,多數先天性心臟病童經過矯正治療後,都能恢復正常生活並且健康長大,大部分病患仍建議持續門診追蹤,許多病患會有疑問,我已經治療成功,為什麼還需要回醫院追蹤甚至做檢查?其實追蹤返診的頻率與需要接受的檢查項目,與先天性心臟病類型、治療年齡、矯正治療術式等因素息息相關,而除了心臟超音波之外,先天性心臟病患常見的檢查項目還包括心電圖,提醒病患應配合醫師的安排接受追蹤檢查,才能提早發現心律不整的問題!

先天性心臟病患為什麼要注意心電圖的變化?

一、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本身就可能會合併有心律不整的問題

二、開心手術後的疤痕可能對於心臟的傳導產生影響,引起心律不整

三、有些病患仍殘存有血液動力學上的問題,例如嚴重瓣膜逆流引起的心臟容積過量,也會在心電圖中發現異常

那些先天性心臟病患需要特別注意心電圖的變化?

一、法洛氏四合症(tetralogy of Fallot)

法洛氏四合症病患術後須持續追蹤是否出現肺動脈瓣閉鎖不全產生的逆流問題,當逆流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右心室擴大及功能惡化,隨著年齡增長,合併產生心律不整的機率會增加,若心電圖中的QRS波延長(超過180 ms),更要注意可能有引發心室性心律不整(ventricular arrhythmias)的風險。

二、Ebsteins’畸形(Ebstein anomaly)

Ebsteins’畸形主要的問題是三尖瓣下移以及右心室功能異常,可能會導致心臟傳導問題引發不同類型的心律不整,例如Wolff-Parkinson-White 症候群。

三、大血管轉位(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

完全型大血管轉位(D-TGA)術後須持續追蹤血管組織的疤痕是否對於心臟傳導造成影響,矯正型大血管轉位(CCTGA, L-TGA)患者則容易有房室結(A-V node)與希氏束(His bundle)異常,須注意是否出現因傳導阻滯引起的心律不整現象。

四、建立單一心室循環患者(univentricular hearts)

複雜性先天性心臟例如左心室發育不全、三尖瓣閉鎖患者,通常在出生4個月內要先進行分流管手術來維持肺部血流,接下來在4-8個月時,將上腔靜脈與肺動脈相接,最後在2-6歲間接受Fontan或是TCPC (total cavopulmonary circulation)手術,將下腔靜脈與肺動脈相接,讓體循環與肺循環的血液分流,完成單一心室循環的建立。矯正後隨著孩子長大,須注意此循環長期下來是否發生全身靜脈壓力增加和右心房擴大、心輸出量減少的問題,以及因血行動力學惡化而併發的心律不整。

五、心內膜墊缺損(atrio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是指心房與心室交接處出現缺損,造成兩側心房與兩側心室之間的血液相通,而且房室間的瓣膜是在心臟的中間融合成一個大的瓣膜,沒有辦法發揮正常的瓣膜功能,可分為部份型及完全型缺損,一般都需要接受手術修補,術後須持續注意是否出現心律不整的問題。

六、心房中膈缺損(atrial septal defect)

心房中膈缺損病患治療後仍須注意是否有心律異常,尤其是晚期才接受矯正治療的患者,會增加術後發生心律不整的風險,須持續追蹤心電圖的變化。

 

參考資料/

Understanding Electrocardiography in Adult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 Review /JAMA Cardiol. 2020 Aug 19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cardiology/article-abstract/2769556

心律不整/台大成人期先天性心臟病中心

https://www.ntuh.gov.tw/Ped-adultchd/Fpage.action?muid=1778&fid=1609